中医学用阴阳学说来阐述生命运动的规律,说明健康与疾病的问题。所以,中医学主要是用阴阳学说从生理功能特点对体质加以分类。人的体质分为平和质、气虚质、阳虚质、阴虚质、痰湿质、湿热质、血瘀质、气郁质、特禀质等九种基本类型。
平和质人群如果自恃身体健康,不注意合理饮食、规律生活,也会使身体远离平和状态走向偏颇。由于环境、生活、工作等多方面的影响及自然老化的过程,平和质的比例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大而减少,会出现各种亚健康状况和不同类型的健康问题。所以,平时应顺应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而平衡自身,增强体质,正本固元,保持平和。
2、气虚质:免疫差,易疲乏,常虚喘
气虚质人群肌肉松软,容易气喘吁吁,讲话的声音低弱,易出虚汗。性格偏内向,胆小,不喜欢冒险;容易感冒,发病后病情不容易好转。所以,平时要注意补中、益气、培元,补充能量。
3、阳虚质:手脚凉,全身冷,不耐寒
4、阴虚质:水缺乏,五心热,口咽干
阴虚质的人体形大多瘦长,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,脸上有种烘热的感觉,面颊潮红或偏红,皮肤比较干燥,受不了夏天的暑热,常感到眼睛干涩,口干咽燥,总想喝水,经常大便干结,容易失眠,性情急躁,舌质偏红、苔少;性格外向好动,平时要注意养阴润燥。
5、痰湿质:身体胖,大肚腩,油光脸
与痰湿体质密切相关的脏腑主要是脾。脾主运化,运化水谷,运化水湿。中医有“脾为生痰之源”的说法。痰湿质人群体型肥胖,腹部肥满松软,容易出汗,且多黏腻;经常感到肢体酸困沉重、不轻松,脸上易出油,嘴里黏腻,嗓子老有痰,舌苔较厚,性格比较温和。应注重化痰祛湿。
6、湿热质:易长痘,常口臭,大便黏
湿热质人群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,脸上容易生粉刺,皮肤容易瘙痒;常感到口苦、口臭或嘴里有异味,大便粘滞不爽,小便有发热感,尿色发黄,女性常带下色黄,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,脾气比较急躁。所以,湿热质应注意清除体内湿热,清热化湿。
7、血瘀质:血黏稠,易忘事,常长斑
8、气郁质:很脆弱,常郁闷,多伤感
9、特禀质:易过敏,常喷嚏,起风团
特禀质人群中有一种是过敏体质,这种体质属于中医可调范围内。这类人即使不感冒也经常鼻塞、打喷嚏、流鼻涕、容易患哮喘,容易对药物、食物、气味、季节过敏,皮肤一抓就红,并出现抓痕。所以,应注意过敏体质的调理。
免费学习国学文化,请点击“国学讲堂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