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(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),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,所以也称汉医。
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,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,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。
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,将人体看成是气、形、神的统一体,通过“望闻问切”四诊合参的方法,探求病因、病性、病位、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、经络关节、气血津液的变化、判断邪正消长,进而得出病名,归纳出证型,以辨证论治原则,制定“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温、清、补、消”等治法,使用中药、针灸、推拿、按摩、拔罐、气功、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,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。
早在两千多年前,中医专著《黄帝内经》问世,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。时至今日,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、诊断法、治疗方法等,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。
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,其独特之处,在于“天人合一”、“天人相应”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。
历史上的那些中医大家,几乎都是自学或者师承,更多的都是业余行医。因此,中国的语言在,中国的文字在,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在,中国人的习性在,中医的经典在,那么中医就永远不会灭亡,我们都可以自学成才,这也是中医学的长处和生命力所在。
太多太多了,都是业余爱好,都是业余郎中……
免费学习国学文化,请点击“国学讲堂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