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调阳是不是就偏离中道了呢
中国人的思想是一个“中道”的思想,从几千年文化来看,他的核心、精髓是中道,那么实际上中医正是禀承着这样一种中道的精神而产生的,所以中医不仅仅是指中国的医学,更重要的是阐述这样一种中道的精神。
尧帝嘱舜帝是“允执厥中”,舜帝嘱禹帝也是“允执厥中”,就是一定要禀持这个中道,天下就没有问题。所以自然之道长久,人道不长久。
扶阳的思想,是整个天地自然,整个社会的文化就是这样。
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系叫太阳系,它不叫月亮系,也不叫地球系。我们唱红歌的时候说“大海航行靠舵手,万物生长靠太阳”,而确确实实是有道理的。
《易》系统的阳主阴从思想
大家知道,《易》在历史上曾经有三部,《连山》《归藏》《周易》,据说《连山》是大禹时期的,那么这三部《易》到了孔子那个时代,为什么只留下了《周易》?这也是有原因的。
《周易》有什么特色呢?大家知道《连山》以艮为纲,以艮为首,《归藏》是以坤为首,那么《周易》是以谁为首呢?《周易》是以乾为纲,以乾为首。
从孔子的时代开始,中国人的文化是强调乾,强调乾纲,强调天,强调阳,所以皇帝叫天子,跟这个不无关系,我们可以看《周易》里面怎么论述乾跟坤。
为什么说学中医的同仁要稍微了解一下《周易》?
因为我们中医理论的核心就在阴阳,显然《易》是专门讲阴阳的。
孔子都是五十而知《易》,真是不容易,所以我不敢有这个奢望,但是了解一些对于我们学习很有帮助,对于我们理解阴阳很有帮助。
大家都知道“天行健”,清华的校训是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,自强不息从哪里来的?从乾来,从阳来,阳的特征就是自强不息,“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天是“行”的,天行乃健。
生命,生命也是以“行”为健,西方讲生命在于运动,不错,不过我们不讲运动,我们讲“行”,生命也是以“行”为健的,大家想想,生命有哪一天不“行”了会怎么样?
所以生命的特征也是以“行”为健,燥者行也,动也。所以人为什么会生病?我们可以思考,经典中有名言“五脏元真通畅,百病不生”,五脏的元真通畅,一个“通”,一个“畅”,通畅就是什么?就是“行”。
我们再从很通俗的角度讲,气血要流行,要循环得好,不能有瘀滞,否则就会百病皆生于瘀,百病皆生于郁,郁也好,瘀也好,就是留滞了,就是不行了。所以天是以“行”为健,人也是以“行”为健。
为什么叫五行[xíng]而不叫五行[háng]呢?
因为“行”才有“中道”,没有“行”不可能有“中”、“中道”。《内经》里面界定了什么是“中”,当然它没有直接讲,后人给它进行了补充,但《内经》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“太过”和“不及”,不少的篇章都谈到“太过”和“不及”的概念,也谈到“损益”的概念。
《上古天真论》就讲了七损八益,为什么有“损益”的概念呢?为什么有“太过”、“不及”的概念呢?这就是为了“中”,什么叫做“太过”,什么叫做“不及”?“至而未至”叫不及,“至而不去”叫太过。该来的没有来,该去的没有去,这说明它在“行”吗?当然不“行”,它有留滞,有留滞就必然有太过、有不及。
不去,就是太过,那么后来的就来不了,就占据不了这个地方,不及就会产生,所以一旦不行,一旦有留滞,太过不及就产生了,太过不及产生,中道就不平,平衡也就无处可言。
所以“行”是非常重要的,唯有“行”,才有春夏秋冬,才产生变化,才产生平衡。平衡不意味着静止,这一点是我们需要清楚的。
所以我们谈阴阳就要在这个基础上去认识。
“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”,失其所就会折寿而不彰,所以人的寿命是以阳为本,那么“失其所”是什么“所”? 这个“所”是不是一个无关重要的代词?我在读这一句的时候,就感慨很深,发现20多年都没有读懂这一句话,都是在囫囵吞枣,好像懂了,知道阳气很重要,却从来没有去认真的考虑这个“所”是什么,实际上这个是秘密所在。
关键词就在这个“所”字。读了几十年,都没有真正弄清楚,现在回过头来看,秘密就在这个“所”上,什么“所”呢?
实际上,我们把它放到乾,就知道,这个“所”就是指“元亨利贞”之所,所以“失其所”不是指的一个“所”,不是指的某一样,它是指的四个“所”。
如果还连带坤讲的“元亨利牝马之贞”,那就是五行俱全了,还加上土。土不主时,所以在《周易》的“乾”里面,土也是不主时的,它旺于四时。这说明阳气不是一个单纯的因素,那么在元这个“所”或者在春,它对应的是什么?
阳气是什么功用呢?阳气是生发的功用,也就是肝,春就是肝,就是木,这个就到五行上面来了,到脏腑上面来了,所以这个是一环一环相扣。
肝的根本在哪里呢?我们要研究肝的生理也好,病理也好,当然这个词是现在的词,它的本是什么?《内经》讲生之本是本于阴阳,《内经》又讲治病必求于本,“本”是什么?
肝的本是什么?我们要探索这一脏,他的本就在于“生”,这个“生”指的是阳的生,阳气的生,所以肝为什么会生病呢?讲肝条达也好,藏血也好,都不离这一点,都不离其“生”,所以肝的阳气不能生发,就是肝病的根本。
苦寒,不是生,是杀。
春三月,讲的是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现在为什么那么多肝硬化,大家要扪心自问,很多是坏在医者的手里。
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日之计在于晨,所以各位当领导的要切记,早上起来切莫批评人,早上起来就给你披头盖脸的骂一顿,大家想想会是什么感觉?早上刚起来,睡眼惺惺的就被批评,那绝对很伤人的。我是很喜欢骂人的,后来读了《内经》以后,我就忍住了,早上尽量不骂人,这是春,应该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这一点是大原则。
西方生燥,燥生金,金生辛,辛生肺,是这样来的,西方就主收。
中国古人讲“死者生之根”,我们医生做的事情是生,我们治好病,人家送我们一块匾,叫妙手回春,春是什么?是生,可是生从哪里来?生是从藏上来。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扶阳的思想不是单纯的,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。
扶阳并不是一种偏执,而是事所必然,医道就是这样,文化就是这样,天地就是这样,我们只不过是顺势而已。
后语: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和分享、转发的习惯,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、分享和转发,以示鼓励。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中医,支持中医。
【云健康医院】中医强调平衡,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扶阳?【绿芽君】
免费学习国学文化,请点击“国学讲堂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