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来没有经济学家做过这样的推测:如果中国经济突然停摆一个月,全球会为之付出什么样的代价?
答案现在就来了。“货出不去,料进不来”,造成整个产业链的断裂。
苹果公司表示,其智能手机的供应或因新冠病毒疫情受到影响。
更糟糕的是,药企发出警告,因为全球大部分原料药都在中国生产,全球药房都将面临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紧缺。
这个深远的影响还将改变未来中国的财富分布格局。
二、产业链碎片化
我国是怎么变成“世界工厂”的。
最初的故事当然是劳动力便宜,政府招商引资力度大。后来的故事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物流体系的突飞猛进,这被归为“中国体制优势”,也可以理解。但再往后,事情开始发生了变化……
东莞制造业有明显的产业聚焦现象,一个村一个镇常常很多家工厂生产同样的产品,这是因为一个“能人”偶然成功,导致大量熟人效仿造成的。
一部手机,包括几百个供应商的制造与装配劳动。
这次疫情,企业光自己的厂复工还是无法生产,还要看上下游的复工情况。
比如口罩的生产很简单,对人的要求也很少,但大规模放量的瓶颈在于熔喷布,这种无纺布的用途涉及纺织、环保、锂电池材料等多个行业和产业链。
三、“世界工厂”变成“全世界开工厂”
制造业产能迁移的趋势早在疫情之前就逐步开始了。
所以,对于出口企业而言,把全部产能都放在国内是非常危险的,如果想要在产业链上保持自己的地位,就必须走出国门。
就算企业老板自己不想国外建厂,下游的大客户为了供应链安全,也会要求你这么做。
实际上,东莞成为世界工厂,并不仅仅是因为人力资源丰富。而是在管理体系、产能提升、技术品质控制等方面都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先进的地步。
四、资本性收入将成为财富增长的主要来源
我们知道,美国人不存钱,但通过资本市场,赚了全世界的钱,但财富却只属于一部分人。
但如果前面说的“世界工厂”变成“全世界开工厂”的逻辑成立,那么接下来,虽然不会危及中国的产业链聚焦优势,国内的工作机会同样会减少。
实际上,中国最重要的公司,除了华为等少数,绝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,一半在A股,一半在港股美股,大部分未来都会回归A股。
这个故事已经开始了。
10年前,中国的消费电子行业过100亿市值的上市上公司没几家,现在,过千亿市值的公司近30家。苹果早期的供应商绝大部分都是日韩欧美企业,现在一大半是中国的供应商。
特斯拉承诺今年100%国产化,不是政府的压力,而是汽车的供应链本身就正在转移到中国,而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国产化,就能为A股带来20-30万亿的市值。
未来的中国会不会诞生世界级的科技巨头、消费品牌巨头,我不确定;但我确定中国会产生全球制造业巨头,而且不止一个,给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带来的巨大回报,将会远远超过给就业、给国家税收带来的回报。
而2020年的春天,将是未来财富分化的一个里程碑。
免费学习国学文化,请点击“国学讲堂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