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结costco的三大优势:
1、不买就吃亏的极致体验;最便宜,仅有1-14%的毛利;
2、无理由退货的疯狂承诺,任意时间任意情况随意退;
3、极致的供应链效率和运营效率,坪效1.3万美金
用更少的人手,更快的周转,更低的毛利率、为消费者提供最具性价比的商品,Costco赢在效率。
洞察人性 、克制贪婪 、控制毛利 、聚焦产品 。
Costco确实是近十年来零售业最靓的仔,1983年诞生于西雅图。这个地方好像很容易出世界级、现象级的品牌,星巴克也诞生于此。仓储量贩店,带批发性质的超市为顾客制造惊喜感是他的创立哲学。在全美零售业遭受亚马逊电商狙击之下,costco一枝独秀,成为现象级品牌。
国内的创业大佬、海外的投资股神都对其商业模式和经营哲学赞叹有加。
Costco 凭借五板斧:
1、仓储门店一体化
2、大箱大盒薄利多
3、严选商品控品类
4、会员费用是核心
5、刚需高频高流量
成为其所向披靡的赚钱机器。
会员制是不可能打造出中国版的costco?
飞哥认为Costco有三大死穴:基因、成本重构、追求极致
首先,Costco wholesale 是批发商 而不是costcoretail零售商。也就是说他更靠近“麦德龙”而不是“家乐福”。据说最初costco就是批发给中小企业的模式。
“量”在“价”先,没有量,供应商只会让你出门右拐。
批发比零售便宜,这是天经地义的。但是,如果你没看明白这点,上来就追求极致性价比,可能只能卖房卖地了。
另外,规模稳定的中产阶层是Costco模式的生存基础。中国的中产还住不了大house,屯不了那么多货,不过好在中国盛产“囤货大妈”。
飞哥曾提到过 “成本结构发生了深刻重构”,讲真,你真的能看懂这句话,价值连城,那些牛逼的颠覆者都做到了这点。
1-14%的毛利率是养不活一个渠道商的,那么如何实现成本的重构?
1、会员制
会员费上海是299元人民币的年费,就是costco的净利。但是别着急,你单纯想模仿这个会员费计划,有个bug,先要有量,才有低价,否则就只能靠所谓的补贴,而补贴是个无底洞,玩不好,就把自己玩丢了。
2、自有品牌商品
自有品牌才是costco的杀招,说白了就是在价格敏感的品类,用第三方品牌,在信息不对称,高毛利产品品类里用自有品牌。把别人的品牌当流量,用自己的品牌赚销量,鸡贼的很;而且自有品牌永远是悬在第三方品牌脑袋上的一把剑,你不服,随时落下。
做过线下生意的老板都知道,这才是真正的死穴。房东只要猛涨一次房租,你所有的商业模式立刻不成立,打回原形。
小结一下:
Costco的成功是基于美国中产阶层规模诞生的群体基础下,以一次性“小批发,大囤货”的量贩式仓储会员制超市。
极致低价、极致sku、极致服务是我们消费者能够感知的极致体验。极致体验加上会员制、自有品牌、低租金(自持物业)是costco的“成本结构的深刻重构”。
精准的定位、极致的体验、深刻重构成本,这三点失去任何一个,costco都无法成功,这就是costco的持续发展的操作系统。
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,你在表象层面上的任何学习,都不可能获得成功。
【飞哥分享】越是最原始的文明越是最稳定的服务模式。越是十分发达的地区越不好做新零售,因为人心向恶的机遇越大。东莞这块地方只能让创新的人们去折腾。本分的商家最好考虑如何做好搬运工的工作就足以养家糊口啦。
免费学习国学文化,请点击“国学讲堂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