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上的名词层出不穷,如果不是身处本行业,当你还来不及了解上一个名词时,下一个概念又接踵而至了。说到知识付费,前几天我跟一个做传统生意的朋友谈到的时候:
知识付费,接触到这个概念的时候,你们首先会联想到什么呢?人们会付费买一些由内容创作者生成的产品或者服务,最直观的就是课程,这也是大多数人对于知识付费的认知。
知识付费的整个商业逻辑中,目前主要由内容生产者、知识分发平台、付费用户组成。
知识付费现在大力兴起,得益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实力和互联网日趋成熟的技术。后来发现太多有价值的东西,真不是轻易免费获取的,所以现在每年在新知识上都会投入资金。都听说知识付费是什么红利,但深入了解的人不多,我们来看看通过知识付费领域赚到钱的一些例子。
这是在唯库上的一个教人做PPT的课程,已卖出接近5000份,总销售额约有50万:
这是网易云课程上关于产品经理的技能培训课程,已售出1871份,总销售额约有47万:
这是喜马拉雅上关于理财投资的音频课程,收听人数有1.5w,总销售额约有300万:
以上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,有兴趣的玩家可以自己去了解。
作为普通人怎么去通过它来赚钱呢,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拆解
一、产品端
知识是一个很广的概念,百度百科说知识也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(包括人类自身)的成果,它包括事实、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。还有,选择适合的授课方式,音频、视频、图文还是其他,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课程内容属性。
找到一个领域之后,先看同行业的课程是什么样子的,找出至少10个销量不错的案例,取长补短,把它们的课程结构全面分解,试听课如何打造、干货课如何加入幽默元素等等。
二、流量端
平台流量——
相信购买过课程的玩家应该知道,很多课程都是在平台上推广售卖的。当有知识付费需求的人想买课时,会首先想到去大平台购买,所以我们要提前让自己的课程上架到这些平台。
一个是问答类平台,代表有知乎、悟空问答等,因为用户本身就是带着问题来搜索,如果刚好你的课程内容符合需求,多半会买单。
二是以得到、喜马拉雅、腾讯课堂等为代表的平台,这些平台拥有巨大流量,所以一定要上架课程,等待源源不断的流量。
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每个平台的流量属性和规则不一样,并且要对销售收入进行抽佣,先了解清楚再入驻。
自媒体流量——
如果我们的课程是专业性比较强的,起码要做好自己的公众号,用来引流和沉淀粉丝,通过每天给粉丝传播有价值的相关信息,等粉丝认可后自然会对课程买单。
三、转化端
有了感兴趣的流量,怎么让他们下单购买,涉及到的东西很多,目前市面上一般采用先免费后收费的模式,把流量拉到社群做运营转化。
以淘宝电商课程为例,首先会推出几节免费的入门课程,先从0到1开始指导如何注册、认证一个网店的流程,让客户对其专业性有所认可。
还有一种模式,是作者前段时间自己学习的一门课程,是关于编程语言的。这个课他们分为三个等级,最基础一级并不是免费的,收了9.9元的费用,反而成交了不少用户。然后买了基础课之后,会拉到一个群,群主以课程小助手自居。因为基础课为期是7天,小助手每天都会更改一次群名,并提醒大家当前课程的进度,然后上交课后作业,当然你也可以不按照这个进度学习,不过很多人都是要这样推着学的。
后来,为期7天的基础课结束,要解散群,很多同学会意犹未尽,这时候就会推出中级和高级课程,而且说限时优惠,着实转化了很多人。
知识付费是有一定门槛的,一个要求有设计课程的能力,一个是要求对其商业模式的有效规划,这样才能赚到大钱。网上到处都有关于产品端、流量端、运营端的资源和方法,你只要学好了其中一个环节,普通人也同样能赚大钱。
免费学习国学文化,请点击“国学讲堂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