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薪尽自然凉”“我太南了”等职场新新语录夹杂在一起,类似的“职业倦怠”正在席卷全球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下身心疲惫,选择了跳槽或者辞职。
在中国,辞职、跳槽也日益成为了年轻人逃离当下“苟且”生活的家常便饭。
工作这毒,咖啡奶茶解不了
苦哈哈的上班族们每天早晨强撑起疲惫的身躯,挤过水泄不通的地铁,只为了能够准时打卡,拿到每月那点聊胜于无的全勤奖金。
我们每天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之间疲于奔命,以为天道酬勤、努力终将会有收获,到头来不过是在大量重复性的琐碎工作中损耗蹉跎。
年轻人清楚地知道,如果没有家里的帮助,靠自己每月的这点微薄工资,可能永远也买不起房。于是只能靠每月固定一次的“剁手”来换取微小短暂的快乐。
房租、孤独、压力、单身……这些都成为年轻人挣不脱的枷锁。生活无情起来,就连头顶的发际线都会慢慢脱离你的掌控。
“活在当下”成为了当下年轻人应对一切质疑的万能法宝,而对抗“万恶”职场的口号标语则更加花样百出。
李宇春的一首《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》鼓励了无数年轻人为自己的青春年华疯狂一把,最后被郭德纲对林志颖说的一句“你再不老我们就疯狂了”消解成一段笑料。
一封写着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的辞职信出走世界,引发广大网友对于随性生活的向往。
可等到高晓松的那句“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”再次爆红网络,人们讨论的话题却降级成了何为苟且、何为远方之谜。
“当代职场多风骚,新人心气比天高”,如今年轻人的辞职理由千奇百怪、花样迭出。
入门初级理由是“工作强度太大”“打卡坐班限制人身自由”,进阶高级借口是“朋友圈不自由”“食堂饭菜不好吃”,更有甚者,连“公司Wi-Fi太慢、老板不给开空调”都能成为职场不能承受之轻。
还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,
以前的人可能一辈子只有一份工作,但现在的年轻人却频频换工作,甚至还能同时干着几份工作。
与过去的年轻人相比,今天选择更多,选择困难的人也更多。
辞职跳槽、自由职业、斜杠青年……这些词汇摇身一变,成为年轻人展示自己有趣灵魂的旗帜,或也成为他们掩饰自己欲望的遮羞布。
但一个言必谈钱的社会难免颗粒感太强,理想主义成了金钱社会的润滑剂,年轻人更是把它当作逃避现实的趁手兵器。
越来越多不再纠结于“苟且”和“远方”的年轻人开始将兴趣作为选择工作的第一标准,他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有多大,也知道自己的局限所在。
他们自然会慢慢学会管理自己的欲望和梦想,或者这才是现如今真正的理想主义者。
免费学习国学文化,请点击“国学讲堂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