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,以“慢公司”著称的快手开始加速狂奔,从冲刺3亿DAU的K3战役,到不断攀升的营收目标,都在宣示着快手的压力。俗语有曰:“生于拉新,死于留存。”
短视频的增长红利已趋近结束,谁拥有更多的DAU,谁就拥有战争主动权。
而错过短视频风口的腾讯,自研短视频应用已经有十多款了。不过就算倾力投注的微视都有点拍马不急的感觉,只能远远跟在抖音和快手后面吃灰。
更何况张一鸣的字节跳动,不仅在用今日头条和抖音等产品巩固着自己的护城河,还不断用多闪、飞聊这些社交产品“挑逗”着腾讯,腾讯怎么忍?
于是,“谣言”与“故事”一起登上了舞台。
快手的突围号角吹响了。
腾讯悔棋短视频
花开两朵,各表一支。
在短视频领域,腾讯可以说是:“起了个大早,赶了个晚集。”
2013年腾讯微视开始上线运营,腾讯高层做出了战略放缓的决策,从而错过了短视频井喷发展期。
直到快手火热,抖音崛起,腾讯才悔棋短视频,在2018年重启微视,并快速打造出了十多款短视频产品,给人一种“十八路反王”草莽并起的感觉。
可是,为腾讯输出了很多优质产品的“内部赛马机制”,在短视频领域产生了水土不服,各App之间视频内容同质化严重,用户并没有更多的欲望去安装太多的短视频App。
直到为微视投放30亿补贴,仍未能力挽狂澜,补贴所溅起的水花,没有让小马哥露出笑容。
既然无法打败你,那就买了你,腾讯如是说。
相对觊觎腾讯霸主地位的头条系,腾讯当然更青睐快手,在2017年领投快手3.5亿美元的融资后,2018年又追加了4亿美元,将快手纳入了腾讯短视频战略版图中。
“拉老二,打老大”,这是腾讯投资京东后给大家留下的印象。
在短视频领域,面对咄咄逼人的头条系“抖音”,腾讯和快手能演绎出什么样的故事呢?
移动互联网产品之战看似是流量之战,实则是用户使用时长的争夺战,腾讯帝国的基础就是社交,用户的社交关系网是腾讯最后的长城,也是腾讯海量用户的资源池。
腾讯自研短视频产品苦于后发无力,而快手不一样,快手的内容基础叠加上腾讯的用户资源池,绝对有想象力。
微信可以把公众号打造成内容平台,并辅以看一看等功能,从而完成对今日头条的阻击,可是如何接入快手,甚至把用户导流给快手,这都是很大的问题,毕竟微信的产品调性与快手迥异。
不过这是两家公司合作的问题,对于快手用户量的提升,腾讯的加入仍然是利好的。
细观快手如今的商业生态,小B商家与C端用户的可挖掘潜力非常大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快手可以是一个电商平台,也可以是一个商家的营销平台,同样甚至可以成为商家的CRM系统。
实话还有一句,快手的品牌形象有点“土气”,可快手不算“丑”,之所以存在令人诧异的视频内容,也无非是想博取关注,让我们看到人之私欲,也让我们知道社会的多样性,产品初心为善,商业不跑偏,平台总会越来越好的。
免费学习国学文化,请点击“国学讲堂“